English

冲突与协调

1999-11-10 来源:中华读书报 芜 菲 我有话说

1999年10月13—18日,第51届法兰克福国际图书博览会落下帷幕。图书历来是非常重要的文化载体,图书出版和交易的方向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国际文化发展的未来。随着全球一体化和多元文化交流进程的加快,有着50来年历史的法兰克福书市已经从一个欧美文化盛会变成了世界各国间文化对话的重要场所。尽管图书交易和作者对话的主体仍然是欧美发达国家,但东欧、亚洲、非洲、拉美各国也都迅速加入到这种有意义的文化交流行列中。本次博览会有两个焦点值得关注。

先是10月13日来自或出生于前南斯拉夫地区的15位作家宣布组织“’99集团”(为纪念空袭南联盟),以与“文化和政治沙文主义”作斗争。在一份声明中,他们回顾了冷战后欧洲秩序的动荡,陈述了国家分裂导致文化冲突的现状,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重建欧洲的民主与文化标准。我们知道,90年代以来西方似乎对塞尔维亚人的文化仇视有所增加,不幸的后果也就不断发生,尤以这次战争为烈。古老的东正教堂和塞族的文化发言权均在轰炸中丧失殆尽。这些作家的呼吁再次表明,文化霸权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必须在多元文化的平等交流基础上建立起国际文化新秩序。

再就是,在国际中心的5天探讨中关于东方的题材很多。像“中国:出版的挑战”、“十字路口的印度文学——后殖民主义困境”、“妇女在阿拉伯世界出版中的地位”、“伊朗:抵抗美学”、“神话西藏”等话题,逐渐使大家从图书出版而非从中心/边缘文化的角度来关注这些地方的文化。在殖民主义时期,欧美列强总是以强势权力的眼光看待文化冲突,把东方社会当作文化异端,并不采取协调措施。近几十年来,后殖民主义文化又悄然蔓延,东方文化主体异位于西方,东方人开始把自己视为异端而自我边缘化,惟西方是从。现在,如何弥合传统冲突、结束主体异位,是摆在东西方各国人民面前的当务之急。

冷战结束之后,国际文化交流日见频繁。包括图书博览会在内的了解、沟通和交易渠道越来越多,人们开始淡薄异文化观念,打破西方中心,重建全球视野。今年在我国召开的国际建筑师大会、万国邮联大会、国际教育博览会、世界园艺博览会、国际艺术博览会等大型文化盛会,不仅增进了各国人民的友谊,更主要的是使我们对全球化与多样化的趋势有了切身的体会。真正关注世界话题、建构开放性的新传统文化,应该成为大家的共识。

世纪之交的今天,文化的全球化与多样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环保、互联网、可口可乐等逐渐进入普通人的生活,难道你可以说它们是现代欧美文化的象征而一概拒之门外吗?事实是这样:它们符合和反映了现代人的要求。何况你可以在其中注入本国特色,比如增加网上的中文信息、做好中式快餐,等等。要知道,外国的并不一定就是殖民的。另一方面,文化的多样化也同样重要。法国人为了法语的纯洁颁布了许多法律抵制英语的侵蚀,甚至坚持在欧盟会议上用法语。这表明全球化中英语文化的统治地位已威胁到非英语国家的文化,多样化遭到遏制时需要必要的反弹。说来说去,两者本来就是一对矛盾,夸大冲突还是着重协调才是关键。西方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非西方世界、宗教原教旨主义的恐怖活动以及形形色色的极端行为都将成为下个世纪文化冲突的重要根源。

出版业是文化冲突与协调的前沿。图书、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体现了不同的观念、文化背景和价值取向。有不同便会有冲突,这在全球化的进程中更是不可避免。但是,宽容和理性为解决这些冲突提供了机会。文化不像科技那样千篇一律,正因为如此,世界才会如此丰富多彩、如此生机勃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